北草蜥棲息于海拔180~1750米的丘陵、平原和山區(qū)的茂密草叢中或矮灌木林間,受到驚擾則迅速逃遁,在杭州地區(qū)的活動時間和食性是:4月初在11點前后最多,8月間每天9~11點和15~16點見到的個體較多,10月底在12~13點數(shù)量最多。以昆蟲為食,春季主要吃蝗蟲、卷葉蛾幼蟲、鼠婦和地花蜂;夏季主要吃直翅目昆蟲(如蝗蟲、螽斯)、也吃尺蠖蛾幼蟲和鞘翅目昆蟲。 兩枚尾椎骨之間通過前后關節(jié)面、椎體.以及相鄰尾肋的韌帶緊密關連。尾椎骨的背腹分別有神經(jīng)棘和脈棘。各關節(jié)面均為軟骨組織結構,保證關節(jié)活動的靈活性。北草蜥自第七尾椎至尾梢,每枚尾椎骨中部都有一個能引起斷尾的自殘部位,這是尾椎骨在形成過程中前后兩半未曾愈合而待化的結構。雄蜥第七尾椎骨之前是一對半明莖所在處,雌蜥則子其相應 部位有兩束粗大的肌肉。半陰莖或肌肉束的遠端都連接在第六、第七尾椎骨的關節(jié)處。因此在最前面的7—8枚尾椎骨處極少發(fā)生自殘斷尾現(xiàn)象。多疣壁虎除前4枚尾椎骨外.其它尾椎骨均有自殘部位。雄性半陰莖的遠端連接在第四、第五尾椎骨的關節(jié)處;雌性在該處的兩條肌肉束,與第三、第四尾椎骨的關節(jié)部位連接。壁虎的尾短,約與體長相等,斷尾的位置一般都發(fā)生在第五至第七尾椎骨的自殘部位。這就表明它們常能以最大長度將尾斷落,使斷尾維持較長時間的跳動,更易引起敵害的錯覺,以贏得逃遁的時間,因為斷尾的跳動時間與其長度成正比關系。 |